首页>>百科常识

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的26忠臣都有谁啊?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唐朝忠臣排行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的26忠臣都有谁啊?(唐朝李世民的大臣都有)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的26忠臣都有谁啊?

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的26忠臣都有谁啊?

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的忠臣有24位,不是26位。 赵公长孙无忌: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 赵郡王李孝恭: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莱公杜如晦:李世**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郑公魏征: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龄:李世**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鄂公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卫公李靖: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宋公萧禹: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褒公段志玄: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 夔公刘弘基: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唐高宗时病故。 **屈突通: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郧公殷开山: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谯公柴绍: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邳公长孙顺德:李世民长孙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角色。贞观年间因多次**被**,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 郧公张亮: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陈公侯君集: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郯公张公谨: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卢公程知节: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永兴公虞世南: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渝公刘政会: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莒公唐俭: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英公李世绩: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 胡公秦叔宝: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的战斗岁月。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的26忠臣都有谁啊?

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

赵郡王李孝恭第二。

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莱公杜如晦第三。

李世**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郑公魏征第四。

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龄第五。

李世**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第六。

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

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卫公李靖第八。

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宋公萧禹第九。

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褒公段志玄第十。

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

夔公刘弘基第十一。

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唐高宗时病故。

**屈突通第十二。

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郧公殷开山第十三。

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谯公柴绍第十四。

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邳公长孙顺德第十五。

李世民长孙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角色。贞观年间因多次**被**,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

郧公张亮第十六。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陈公侯君集第十七。

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郯公张公谨第十八。

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卢公程知节第十九。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永兴公虞世南第二十。

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渝公刘政会第二十一。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莒公唐俭第二十二。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英公李世绩第二十三。

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

胡公秦叔宝第二十四。

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李靖为什么会成为大唐第一名将?

**绩论名气苏定方都比不上李靖,李靖为大唐打下了大半江山,平萧铣、辅公柘,平定了整个江南和岭南,破**厥生擒颉利可汗,平土谷浑擒杀土谷浑五王。这样的战绩也许只有李世民才能相比,因为李世民平定了整个中原。 李靖最神奇的地方是用兵往往以少胜多,经常几千骑大破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也经常以几千骑或上万骑俘敌几万人,这是李靖之前的名将打仗从来不敢想像的。而且用时都非常短,往往战争刚开始就结束了,如平萧铣只用了两个月,抚定岭南更是兵不刃血,数月而定。 灭辅公柘平定整个江南,前后不过三个月。灭东厥从贞观四年元月开始进攻到生擒颉利可汗只是二个多月时间,灭土谷浑用时算长的了,但是也只有五个多月时间。古来战将从来没有这样神速过。 因此李靖被称为中华三大军神(姜子牙、韩信、李靖)之一,按名将排名是前三名的。 二、苏定方首先终究是李靖的徒弟,在灭西突厥之前都不是主帅,他真正扬名是灭西突厥一战开始,灭西突厥置安西都护,扫平葱岭,也都是以少胜多,战绩也着实不错。 但是所占之地毕竟人口稀少,终究不是李靖所打下之地都是税赋重地。而灭百济一战耗时九个月,最终虽然灭了百济但已见吃力。而攻***之战,费时两年多,虽占地不少并围困了平壤,但最终还是没有攻下而撤军。 李靖是指挥唐军一路混战崛起建立唐朝的最主要将领,而苏定方作为唐军将领是唐朝建立以后,打突厥,吐蕃,中亚时也是作为李靖或者程咬金的部下。 独属于他的功劳是平定百济跟***。但是说实话,那两个地方,战争的难点在于后勤跟严寒,战斗力不能跟唐军比,况且那个时候唐军的力量已经开始强大了,不再是刚建立时,需要对吐蕃,突厥示弱的时期了。 后勤跟战斗力都比唐初强大许多。虽然隋朝因为***导致灭亡,但是历朝那个地方真的对中原王朝威胁不大,致使苏定方灭***跟百济的功劳在历史上不怎么显著。

清朝的十大*臣和十大忠臣都有谁?

1、忠臣:林则徐,刘罗锅,纪晓岚,于成龙,田文镜,李卫,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 2、*臣:多尔衮,噶礼,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鳌拜,叶名慎,和绅,肃顺,袁世凯。 1、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是清朝时期的**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商人交出**,并将没收**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2、刘罗锅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3、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人。晚清重臣,军事家、**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 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后人又辑有《左宗棠全集》。 4、噶礼 噶礼(?-1714年),董鄂氏,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初年大臣,开国五大臣何和礼四世孙。 起自廕生,授吏部主事,再迁郎中。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噶礼随行。 为官勤敏,贪婪无厌,虐吏害民,多次被****,还是得到康熙帝的信任,历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 、右副都御史、户部左侍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升任两江总督,坐噶礼与张伯行互参案革职。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噶礼母亲叩阍,控诉噶礼、弟弟色勒奇、儿子干都等在食物下毒,图谋弑母;其妻以养子干泰,纠众毁屋。经刑部审问属实,拟处噶礼凌迟极刑、其妻绞刑、色勒奇和干斩首、干泰发黑龙江,家产籍没入官。康熙帝勒令噶礼自尽,妻子从死,余如部议。 5、鳌拜 鳌拜(约1610年 [1] —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 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鳌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噶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宗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唐朝那个凌烟阁现在还有吗?在什么位置?

没有了。 唐朝末期地方军阀朱温攻入长安,掳走唐昭宗,一把火烧了唐朝的都城长安城,凌烟阁也随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扩展资料: 凌烟阁的由来: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的战斗岁月。 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凌烟阁

大唐开国二十四功臣都有哪些人?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长孙无忌[24功臣之1]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24功臣之2]
·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24功臣之3]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24功臣之4]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24功臣之5]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24功臣之6]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24功臣之7]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24功臣之8]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24功臣之9]
·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24功臣之10]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24功臣之11]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屈突通[24功臣之12]
·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勋公殷开山[24功臣之13]
·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公柴绍[24功臣之14]
·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公长孙顺德[24功臣之15]
·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勋公张亮[24功臣之16]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24功臣之17]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24功臣之18]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24功臣之19]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24功臣之20]
·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公刘政会[24功臣之21]
·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公唐俭[24功臣之22]
·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公李绩[24功臣之23]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24功臣之24]

唐朝有没有姓谢的忠臣

有吧,谢谢

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上封的24位开国功臣都是谁???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位开国功臣是: 1.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 2.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其父为李渊堂弟。 3.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李世**要幕僚。为十八学士之首。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 原为李密谋士征第一。 5.司空、梁国公房玄龄 李世**要幕僚。 6.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 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 7.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恭 。 8.特进、卫国公李靖 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 9.特进、宋国公萧瑀 隋炀帝萧后之弟。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0.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 。 11.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 。 12.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 原为隋朝大将。 13.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 李渊旧部。 14.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 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15.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 李世民长孙后之叔。 16.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 17.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 李世民心腹。 18.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 原为王世充部下。 19.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 20.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隋朝*臣虞世基之弟。 21.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 。 22.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 23.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徐世绩 原为瓦岗军大将。 24.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 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李密,为瓦岗军大将。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有哪些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的26忠臣都有谁啊?

标签:宠物爱好